致死率高达9成!这剧连呼吸都看得人提心吊胆
不知不觉,国家延长的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了。
今天开始正式上班。
只是不知道,你是在返程途中,还是在家中自我隔离。
好消息是,随着医务工作的深入展开,新型冠状肺炎的治愈人数在增加。
不好的消息是,随着一线城市人口回流,专家预测的疫情爆发拐点也在靠近。
在这个特殊时刻,毒药君除了祈祷它不会来势汹汹之余,想起了一部美剧。
如果在家闲得无聊,正好可以看一看。
血疫
The Hot Zone
这部根据同名书籍改编的作品,取材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它讲述了埃博拉病毒进入美国时的危急时刻,以及相关人员的应对全过程。
尽管原著党对它不甚满意,但该剧还是在豆瓣上拿到了8.1的高分。
和当时同一时期播出的《切尔诺贝利》相似,因为本身取材自真实事件。
加上故事中极其逼真的写实处理,让一些观众看完感叹:
刷完剧出门想戴一次性手套。
如果说《切尔诺贝利》让人看完第一集就能隔屏感受到爆表的辐射值。
这部剧看完,你会怀疑周遭全是病毒。
这部剧描绘的病毒主体是大名鼎鼎的埃博拉病毒。
1976年,专家首次在非洲的埃博拉河区发现了该病毒。
自那次以后,这个病毒又周期性的在人类社区中爆发过。
仅过去十年来,它就足足攻击了人类4次。
最近一次就在去年,当时刚果因此累计死亡人数逾千人(确诊2899例,死亡2006例)。
这里跟大家普及一个知识。
国际上通行的生物安全等级表里,埃博拉病毒被划分为4级感染病毒。
而艾滋、SARS这类病毒,为3级(等级越高,危害越大)。
尽管后来研制出对应疫苗,但因为埃博拉9成的致死率,加上疫情控制难度极大。
目前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类还没有找到合理的应对办法。
而《血疫》探讨的,就是我们在这种应对真空期面临的危机。
时间回到1989年。
当时在美国陆军病理学部出任高职的南茜,在某天收到了一个包裹。
包裹源自一个名叫黑泽尔顿的机构,这家机构专门从事灵长类动物的研究。
对方希望擅长病理学的南茜,能够研究寄来的病原体。
病原体的主人,是一只标号O53的猴子。
打开包裹一看,这是取自猴子体内的脾脏。
受病毒感染,脾脏样本伴有明显的血栓。
这意味着,宿主曾有过皮下出血的情况。
而这和埃博拉的病情是一致的。
由于没有做样本检测,南茜凭经验判断,这是猿猴出血热的症状。
从病理特征上看,埃博拉病毒和出血热诱发的症状高度相似。
然而通过显微镜观察,样本暴露的病理特征和猿猴出血热完全不同。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病原体样本究竟被何种病毒感染。
南茜决定将其带进BL4——生物安全水平4级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
测验结果显示,这是一种丝状病毒,即埃博拉病毒的外表体征。
丝状病毒共三种。
除埃博拉外,还有马尔堡病毒和库瓦病毒。
为了确定究竟属于哪一种,南茜决定先用检测过马尔堡病毒的血清进行实验。
如果条件吻合,血清将变绿。
然而结果显示,这是一种新型病毒。
于是,她又从血清库里调取了含有埃博拉病毒的血清。
正当要作进一步匹配测验时,“意外”发生。
南茜的助手告诉她,防护服上破了一个洞。
因为埃博拉病毒存在体液传播的特性,防护服上的血渍难免让人以为试管渗漏。
虽然,事后才发现这不过是虚惊一场(南茜早前做饭划破手掌引起的旧伤复发)。
尔后恢复冷静的南茜意识到,这既有可能是埃博拉病毒。
如果这是真的,那将意味着这种病毒首次在无监管的情况下入境美国。
倘若不进行及时处理,疫情将很可能蔓延。
但这个提议被实验室的同僚否认。
对方表示,在南茜进行到一半的实验里,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实她的推测。
南茜听罢无言以对,因为她的确差最后那一步。
而之前那次“意外”,已经让她被关进了隔离室。
正当南茜缺少证据支撑自己的论点时,她想起了自己的老师,韦德。
不过因为韦德“激进”的行事风格,业界对他的评价并不高。
也因此,尽管南茜利用老师的经验警告大家,埃博拉病毒有相当长的潜伏期(20天)。
但人们并没有第一时间顺着她的思路做出任何反应。
与此同时,在黑泽尔顿的那所动物研究机构。
接触过染病动物的一线操作人员,已经因为感染出现发热和呕吐症状。
情况危急之际,韦德的出现帮了南茜一个大忙。
南茜在隔离观察无碍重获自由后,第一时间联系了韦德。
韦德的“病毒无处不在,并随时准备干掉人类”理论尽管不受业界待见。
但好歹,人家也是曾在非洲疫区见识过大场面的老战士。
二人重新会合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黑泽尔顿研究室里被感染的猴子。
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因病死亡的猴子大概10来只左右。
成功清理掉当初寄来的样本本体——O53后,貌似埃博拉病毒在美国的根就被瓦解掉了。
但其实不然。
还记得吗?刚才被感染的员工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而这颗炸弹因为政府机构出于维稳目的,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布疫情。
而是将其转入民用医院治疗作结。
政府按兵不动就已经给这件事埋下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令南茜和韦德崩溃。
因为他们得知,在同一家动物研究机构,当初收留猴子的另一个房间也出现了感染。
而被收留的猴子总量,多达500只。
这意味着,实验室所在地成了一个雷区。
一旦形势失控,当地将陷入一场巨大的生化灾难。
更讽刺的是,这个地点不在别的地方,就在美国首府——
华盛顿特区数公里之外。
最终,在南茜和韦德的坚持下,防疫工作才算正式展开。
而关于控疫,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像什么围捕猴子时被对方用带病原体的粪便爆头啊;
猴子脱离控制,差点儿跑到户外形成二次扩散啊;
除疫过程中遇上家人病危啊等等……
可以说又糟心又虐人。
不但防疫工作艰难推进,后来病毒还出现人扩人的情况。
可以说,整部剧看下来,最揪心的部分就是最后两集。
现在新闻里看到那么多生离死别,结合故事里的剧情,特别能感同身受。
为了配合埃博拉病毒的恐怖杀伤力,《血疫》在场景上的打造也非常走心。
黑泽尔顿实验室后期荒废的场地,阴森氛围直逼鬼片。
和《切尔诺贝利》的灾难现场如出一辙。
虽然《血疫》的整体影响力不如后者。
但有关对灾难的反应上,二者都做了一定深度的反思。
《切尔诺贝利》告诉我们,有时候灾难并不来自天灾,而来自人祸。
很显然,如果当初不是地方政府和核电站高层欺下瞒上,不会有那么多人饱受辐射后遗症之苦。
之所以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故,体制僵化难逃其责。
但反过来说,政府不及时公开消息就一定有错吗?
就像疾控中心的领导在病毒未确定对人体有实质影响前对南茜所言:
华盛顿在疫情消息发布前也许是一个先进的现代都市,一旦消息走漏,它会和自己在非洲看到的疫区无异。
为什么?
因为,恐惧就是恐惧。
陷入恐惧之中的人,别说什么国内和国外,哪里都一样。
既然如此,恐惧爆发之际,你又如何要求广大群众保持理性呢?
一方面是疑似感染者。
另一方面,却是消息散布后,可预估的、因恐慌引发的伤亡。
这也是为什么在了解了领导的立场后,南茜选择低调行事的重要原因。
没有人,能担负得起真相带来的二次伤害。
而这个伤害,极有可能以社会骚乱为代价。
为了说明不理智的后果,剧中有个以小见大的段落堪称精彩。
在南茜接受了高层意见采取低调防疫后,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
隔壁邻居看到黑泽尔顿搞这么大动静,不管三七二十一,转眼就把消息捅给了媒体。
灾难发生后,人们怪罪于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可涉及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从确证到公布,需要时间。
回看这位邻居,一个人在未知面前尚且如表此现,更何况一群人?
别忘了,古斯塔夫·勒芒在他的《乌合之众》曾说过:
“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以此类推,当我们有些人替散布“谣言”的那八个人打抱不平时。
缺少权威平台的公证,仅凭微信群的消息判断。
你又如何能保证这些消息来源的真实性?
说了这么多,毒药君当然不是反对来自民间的监督。
相反,我认为推动事物进步,恰恰需要这些民间力量。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一切都要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而只有在民间和官方的共同努力下,事物的走势才不致失控。
除此以外,《血疫》带给我的另一个思考,还在于它映衬出人类文明在病毒面前的弱小和无助。
就如女主南茜后来所言,埃博拉病毒和其他所有高危病毒一样,事后证明是人类干扰环境后所带来的自然结果。
这些本就存在于外界的病毒,就像大自然的免疫系统。
而人类之于它,才更像那个侵入其中的病毒。
现实中,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卡尔·约翰逊在一段采访中曾有过一段非常暧昧的表态。
当聊到“埃博拉级别的病毒如通过空气传染会让世界人口骤降”这个话题时,面对提问者“人类会因此被杀死十分之九”的忧虑,卡尔则说:
“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
想想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即是对野味的贪婪寻觅。
我被迫承认,他是对的。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