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2020-01-19 05:50来源:据说娱乐 分类: 综艺收藏

在创新中激发嘉宾的参与度,增加观众的新鲜度,同时用成熟的新人迭代的方式培养优秀人才,《吐槽大会》第四季找到了这样的创新路径,并且走得相当稳健。

文|夕姐

“吐槽,我们尽量来真的。”这一句口号在今年的节目中经常被主持人张绍刚拿来调侃,《吐槽大会》四季,流转变迁之下依旧能够持续获得关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节目在四年中不断的成熟和调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毕竟四年时间,如今的观众,沉浸在由各路渠道包裹的流行生态中,对于视听内容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刁钻,如何打破审美惯性,持续喂饱观众,或许是《吐槽大会》作为一档四季老节目在持续思考的问题。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事实上,《吐槽大会》也确实没有让喜欢它的观众失望,频频登录热搜、不断生产出的新梗,都印证着这档N代网综的生命力所在,这与节目本身一直以来在持续进行的升级和探索密不可分,从节目形式到人物和话题设置再到整个节目新生态的搭建,《吐槽大会》始终以观众需求的挖掘和捕捉为根本,在喜剧的喜感和锐度之间找到了一条成熟的平衡之道。

如果说人到中年正是盛年,那么已经四季的《吐槽大会》或许也在用这种成熟迎来属于自己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盛年。

热点视角找寻与时代社会的多元共振

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如何与社会需求形成同频共振,是获得观众跟随的一个重要特质,而脱口秀的这种社会属性则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社会话题的及时捕捉、回应与引领上,这是其天然的优势所在。

《吐槽大会》在四季以来,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社会性的捕捉和引领,在这一季中更是以破圈式和时效性的选人和话题策略,让这种共振达到了更多元和深层的可能性,也让这档已经持续四年的节目找到了一条创新突破的根本线索。

朱丹的认错人和“SORRY”梗刚火遍全网,《吐槽大会》就邀请到朱丹作为主咖予以回应,这种高效率并不是任何综艺都能够达到的,节目播出后所形成的全网话题共振的效果也印证着这种高效策略的价值所在。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事实上,今年的《吐槽大会》在选人上确实有点不走寻常路的意思,从第一期的李佳琦开始便可见一斑,作为在2019年成功出圈的带货网红李佳琦,已经很难用传统意义上的明星去定义他,也并不是全民意义上的偶像,但确实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上的粉丝基础,他们是在新经济时代造就的全新意义上的明星,独特的背景和成长模式也让节目的话题和内容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支撑点。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这样的嘉宾选择方式从结果来看,无疑是成功的,在电竞圈有着很高人气的PDD(刘谋)尽管不被大众所认识,但因为有趣的话题点,节目播出依旧能够获得很多人的喜爱,效果不输很多为人所熟知的大明星,也从一个侧面印证着,脱口秀内容是否能够与观众形成共振,不在于明星的咖位,更多是内容本身聚焦的话题和表达能否真正引发最大范围的共鸣。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从李佳琦到PDD再到甄子丹、郑钧、周震南等,都算不上大众意义上的大明星,却遇着各自不同的圈层热点和槽点。从热点视角出发,在人物选择和内容架构上,与社会潮流和现实形成紧密的关联,找到与时代社会多元共振的频率,反而让这一季节目在话题度和新鲜感上有了新的突破,《吐槽大会》用人物和话题维新的方式无疑为自身提供着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解构虚伪平衡真实之下的喜感与锐度

真实是《吐槽大会》的命门,但却也是节目一直在试图平衡的难点,如何在喜剧的喜感以及吐槽的锐度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考验着创作者们的功力。

《吐槽大会》经过四年的历练,无疑已经与嘉宾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和信任,放下所有的戒备,用吐槽去消解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壁垒,这是节目带给所有人的一种处事哲学,随着节目的推进也越发成熟和精进。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这种成熟是节目喊出“真实”口号的底气所在,揭开虚假的伪装,真实面对不同的槽点,实际上这反而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吐槽大会》从第一季掀起热潮到如今依旧能够被热爱的重要原因。

新一期节目中的徐峥,本身就非常喜欢脱口秀这种形式,更直言不讳地调侃上节目就是来宣传电影的,四十多岁的“新人”导演、烂片占据了三分之一,各类槽点在节目中被一一揭开……看似毒舌,实际上都是在调侃中完成一种争议的消解和共建,反而在这种消解中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这一季的《吐槽大会》确实称得上“真实”二字,朱丹在节目中被频繁吐槽的口误、卑微等话题梗,让她本人纠结的一些争议点也在这种吐槽中得到了释然,观众也在吐槽中得到了共鸣,这或许就是吐槽的力量,看似唇枪舌剑,实际上更多的一种沟通和交流,在幽默和戏谑中达成某种谅解。

喜剧的喜感和锐度缺一不可,这也是脱口秀的精髓和魅力所在,《吐槽大会》在四年里一直在找到二者之间的最大平衡,显然今年的节目已经印证了制作团队在这种平衡上的极大成熟,更游刃有余也更举重若轻,让人们卸下伪装的《吐槽大会》显然找了一条与这个时代观众实现共振的新路径。

多元翻新持续输送新鲜观感

创新对于综N代节目来说,是每一年都在面临的话题,《吐槽大会》的核心在四年里一直未变,但每一季节目也都在经历着创新和变化,除了嘉宾选择上的流转变迁,在形式、舞美等方面的多元翻新,为观众持续输送出新鲜的观感。

第四季节目翻新首先体现在形式上,节目在今年增加了红毯、台下一分钟和深度专访等环节,从形式感上带来新的体验,挖掘出嘉宾在脱口秀背后更多真实的心境。在舞美上,运用具象化、放大化、夸张化的耳朵、报纸等实体装置打造一个脑洞突破天际的小人国,寓意着让演讲者能够更大胆地畅所欲言。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台下一分钟”环节

对于观众来说,人永远是最具吸引力的元素,在今年的《吐槽大会》中,除了李诞之外,卡姆、庞博、呼兰、思文等新兴的脱口秀演员也开始挑起大梁,为整个脱口秀场域提供出不少新鲜的血液。

当吐槽成为一种潮流,第四季的《吐槽大会》还能如何喂饱观众?

在创新中激发嘉宾的参与度,增加观众的新鲜度,同时用成熟的新人迭代的方式培养优秀人才,都是延续四季网综品牌IP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其生命力本身的彰显。显然,《吐槽大会》第四季找到了这样的创新路径,并且走得相当稳健。

  

评论0条评论)

全部评论